您現(xiàn)在所在位置:首頁 > 道中華
道中華 |俄羅斯為什么管中國叫“契丹”?
發(fā)布日期:2022-11-08

微信圖片_20221106141017.jpg



(本文經(jīng)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授權(quán)轉(zhuǎn)載)


1986年,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時,將一封遲到了384年的信送給了中國。這封信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寫給明朝萬歷皇帝的,由于信使中途被葡萄牙人逮捕,導致其延誤了三百多年。


耐人尋味的是,信中稱呼明朝皇帝為“偉大、威武、不可戰(zhàn)勝的契丹皇帝”。


伊麗莎白一世給萬歷皇帝的信 ▼

640.jpg


其實,不僅是當時的英國,過去許多歐洲語言都稱呼中國為“契丹”。俄語至今仍稱中國為“Китай”(契丹的音譯)。至于其中原因,本文稍后將揭曉。


除了契丹,外國人對中國的稱謂還有很多,比如絲國、桃花石、震旦,乃至被國人所厭惡的 “支那”。不但是外國稱謂多,中國人稱呼自己國家的名號也不少,除了各個朝代的國號,還有中國、華夏、中華、九州、海內(nèi)、天下、赤縣神州……等等。


我們今天推薦的《吾國與吾名》,就是專門解釋和研究有關(guān)中國的古今名稱以及背后的故事的書。書的作者胡阿祥,是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的博導。書中的很多觀點,是前人未提過的獨特見解。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本書的體例,去回顧我們這個五千年文明古國諸多名稱背后的深厚涵義。


夏商周秦漢

各有什么意義?


本書的上編講述了中國歷朝歷代國號的故事。由于篇幅限制,我們挑幾個有意思的來介紹。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天下的王朝,關(guān)于“夏”的意義,歷來眾說紛紜。由于迄今為止沒有發(fā)現(xiàn)夏朝的文字,作者從殷墟甲骨文的“夏”字字形出發(fā),認為“夏”的本義是蟬的象形字。


甲骨文的“夏”有著帶觸須的寬寬頭額,有著網(wǎng)格狀的薄翼,很像蟬的側(cè)翼。而且蟬是夏天鳴叫的蟲子,引申為季節(jié),這也符合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


“夏”的甲骨文(制圖:金槍魚)▼

640 (1).jpg


在中國文化中,蟬一直有著品性高潔的寓意,被歷代文人墨客歌頌。


夏成為國號后,又引申出幾個含義,其一是西部,因為夏朝的疆域位于豫西、秦東、晉南地區(qū),位于中原的西部。其二是雅,因為夏朝比周邊部族文化更發(fā)達。其三是大,因為夏朝在當時是泱泱大國,有著中央王朝的超然地位。


夏朝疆域示意圖(僅供幫助理解文中內(nèi)容參考之用)▼

640 (2).jpg


這樣看來,或許蟬就是夏族的圖騰。而擊敗夏族,奪取其中央王朝地位的商朝,其國號同樣有著圖騰的影子。


在《詩經(jīng)·商頌》中,記載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相傳帝嚳的次妃簡狄在沐浴時,吃了玄鳥掉落的蛋,生下了商族的始祖契,所以玄鳥就是商的圖騰。


在《中華古代文物郵票-殷墟》紀念郵票上也可以看到以郵戳形式出現(xiàn)的“玄鳥”(圖:壹圖網(wǎng))▼

640 (3).jpg


在早期甲骨文的“商”字中,是沒有“口”字的。作者認為,下面的部分象征一張用來祭祀的幾桌,而上面的部分則是玄鳥頭上的冠羽。晚期加上了“口”字,就像人們念念有詞,禱祝玄鳥一樣。所以“商”字的意義,就是商族祭祀其圖騰玄鳥。


“商”的甲骨文(制圖:金槍魚)▼

640 (4).jpg


據(jù)文獻記載,在上古時期,東方的少昊氏以鳥為官名,可見這是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作者認為,出土了多件鳥形陶器的大汶口文化就是史書上的少昊氏集團。后來,少昊氏分為很多個氏族,其中之一或許是商族的祖先。


大汶口的陶器,有著引頸高歌的鳥類造型

(圖:維基百科)▼

640 (5).jpg


取代商朝的周朝,早先是一個以農(nóng)耕立國的部族?!对娊?jīng)·豳風·七月》描述了早期周人一年到頭從事農(nóng)耕的場景。國號“周”也帶有鮮明的農(nóng)耕色彩,上面是一塊田,下面是一張口,意思是種田糊口。


“周”的甲骨文和金文(制圖:金槍魚)▼

640 (6).jpg


“秦”的國號,同樣與禾苗有關(guān)。作者認為,“秦”的本義是西北地區(qū)密植叢生的草谷,但這種草谷是用來喂馬的飼料。因為秦人以前是一個為周天子牧馬的部族,馬在秦人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后來,秦這個偏居西北的游牧部族,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最終橫掃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帝國?!扒亍币簿统蔀槿袊姆Q號,影響甚至遍及海外。


“秦”代表的草谷(又叫貓尾草)和“秦”的古字

(制圖:金槍魚)▼

640 (7).jpg

640 (8).jpg


在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劉邦是最早攻入關(guān)中、推翻秦朝的起義軍首領(lǐng),本來大有希望成為統(tǒng)治關(guān)中的秦王??呻S著項羽入關(guān),劉邦懾于他強大的實力,不得不接受他的分封。劉邦的封地在漢中,位于漢水流域,所以國號為“漢”。


起初,一心想當秦王的劉邦很不滿這個國號。蕭何勸說道,“漢”可以指代“天漢”(天上的銀河),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名號。劉邦才轉(zhuǎn)怒為喜,欣然接受這個封號。后來,劉邦戰(zhàn)勝了項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治久安的帝國,漢也就成了中國主體民族的稱謂。


那么,漢水的“漢”本義是什么呢,又為什么能指代銀河?作者認為,“漢”和“漾”意義相對,都是對河流的擬聲詞。漢水上游古稱漾水,水流弱小,微波蕩漾,所以擬聲為“漾”;到中下游時,水流盛大,擬聲為“漢”。所以“漢”有盛大之意。


“漢”的古字(制圖:金槍魚)▼

640 (9).jpg


由于漢水是從西北向東南流的,而銀河有著同樣的走向,所以古人以“天漢”指代銀河,即天上的漢水。既取河流的走向,也取其盛大的含義。看來蕭何沒有欺騙劉邦,“漢”的確是個美稱。


天河悠悠漏水長,南樓北斗兩相當

看看能認識幾個星宿(圖:壹圖網(wǎng))▼

640 (10).jpg


中國、華夏、中華、九州

各有什么含義?


1963年8月,陜西寶雞的一個村民在自家后院發(fā)現(xiàn)了一件青銅器,這就是堪稱“鎮(zhèn)國之寶”的何尊。


青銅禮器制作出來,就是被瞻仰的吧

何尊(圖:圖蟲創(chuàng)意)▼

640 (11).jpg


何尊鑄造于的西周早期,上面有一篇122字的銘文,記述了周公東征后,在今天的洛陽附近建立新都成周,成王遷居成周后,告祭上天,其中有這樣的話:“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是“中國”一詞首次出現(xiàn)。


何尊上的銘文拓片(高亮部分為“中國”一詞)

(圖:先秦書法網(wǎng))▼

640 (12).jpg



今天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領(lǐng)土和300萬平方公里的領(lǐng)海。而西周早期的“中國”,指的是河洛地區(qū),這里是夏朝的核心地帶,被古人認為是天下之中。天子“宅茲中國”(居住在中國),能獲得上天任命,治理萬民。


河洛盆地大致范圍示意圖 ▼

640 (13).jpg


何尊上的“中”字,除了保留至今的基本結(jié)構(gòu)外,首尾都加了許多飄帶,指的是一種有飄帶的旗幟,古代君主會用這種旗幟來召集眾人,人們就圍繞在旗幟周圍聽命,這樣就引申出中間的含義。


何尊銘文中的“中”字 ▼

640 (14).jpg


何尊上的“國”字沒有國字框,作“或”,指的是扛著戈拿著盾牌保衛(wèi)社稷。后來加上了國字框,象征國家的疆域。


何尊銘文中的“國”字 ▼

640 (15).jpg


“中國”概念自誕生以來,外延經(jīng)歷過多次拓展,早期用來指京師、國都,后來擴展到周天子直接統(tǒng)治的王畿、天子治下的所有諸侯國、以及地處中原的國家。


夏朝滅亡后,作為地域概念、文化意義的夏并未消失,而且使用很頻繁,再加上周朝以夏朝的繼承者自居,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名號,如區(qū)夏、諸夏、有夏、中夏、函夏、方夏等等。到春秋時代,“夏”字開始與“華”字連用,形成了“華夏”一詞。


“華”的本義是指花朵,“華”是“花”的古字。由花朵的美麗、光澤、品質(zhì)繁多,引申出華麗、光華、繁華的含義。在文化層面,“華”可以引申為華美的服裝、高雅的紋飾、燦爛的文化等意義。由于“華”與“夏”古音相似,意義也差不多,逐漸連用,成為了我們民族的美稱。


到魏晉時期,“中國”與“華夏”又逐漸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了“中華”一詞。


除了中國、華夏、中華外,我們還時常用“九州”來指代我們國家?!熬胖荨钡母拍?,與大禹的傳說有關(guān)。據(jù)《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后,由于原有的邊界標識無法辨認,大禹就按照新規(guī)劃好的山川為邊界,將華夏版圖劃分為九個“州”。


《禹貢》里的九州圖,真實的范圍一直有爭議

(圖:維基百科)▼

640 (16).jpg


但實際上,現(xiàn)在一般認為《禹貢》是戰(zhàn)國的產(chǎn)物,反映的也是戰(zhàn)國時代的中華先民的大致活動范圍,但這種地理劃分從未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過。由于當時列國紛爭,戰(zhàn)亂不休,所以許多學者都主張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而“九州”就蘊含了戰(zhàn)國學者對天下秩序的想象與規(guī)劃。


“九州”的“州”本義是指可供人居住的水中孤島,而“九”是虛指很多。所以九州的原型,可能是指華夏先民們躲避洪水的高地,這些高地被洪水淹成群島。由于“九州”的觀念影響深遠,到漢武帝在設立刺史部時,多采取“九州”的名稱。久而久之,九州就成為了中國的象征。


支那、絲國、桃花石、契丹

中國的稱呼怎如此放飛?


古往今來,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很多,主要可分為四類:China(支那)、Serice(絲國)、Taugas(桃花石)、Cathay(契丹)。


由于英文中China指中國,而china指瓷器,所以坊間流行的說法是,用瓷器來指代中國。這實際上犯了前后顛倒的錯誤。實際上是瓷器的china源自于中國的China,先有對中國的稱呼,然后才用來指瓷器。


中亞地區(qū)也多產(chǎn)瓷器,但還是中國的瓷器更有競爭力

唐朝沉船瓷器展覽(圖:Flickr)▼

640 (17).jpg


根據(jù)本書,支那的稱謂見于多種古代文字,包括古印度的梵文、中亞的粟特文、西亞的希伯來文、亞美尼亞文、敘利亞文、波斯文,乃至歐洲的希臘文、拉丁文,等等。這些語言的音譯,有支那、秦尼、秦斯坦……等等,音節(jié)差異主要源自各種語言不同的后綴。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上

中國就被稱呼為“秦那斯坦”

各種稱呼大概意思是指秦人的土地

(圖:圖蟲創(chuàng)意)▼

640 (18).jpg


關(guān)于支那的來源,學術(shù)界至少有十種說法。作者認為,支那源自“秦”是證據(jù)最充分、支持者最多的一種觀點。主要理由有:


其一,秦國早在秦穆公時代就已經(jīng)十分強大,在西部少數(shù)民族中有著很高的威名;


其二,巴蜀與古印度很早就有商貿(mào)往來,而巴蜀被秦國吞并了;


其三,月氏人原本生活在敦煌、祁連之間,與秦國有接觸,后來月氏人在匈奴的打擊下遠遷中亞,后來又征服了印度,他們將秦的名稱遠播異方。


大月氏西遷了兩次,開始遷到伊犁河谷,

后來遷到河中地區(qū),再后來南下印度,建立貴霜帝國 

(明黃色部分為貴霜帝國)

(圖:Wiki)▼

640 (19).jpg


所以,“支那”這一稱呼原本并沒有什么貶義色彩。只不過是近代日本民族主義者當成對中國的蔑稱,才被中國人所厭惡。


Serice(音譯:賽里斯)的歷史和支那一樣古老,但使用范圍沒有那么廣。Serice的意思就是絲國,因為中國絲綢遠銷歐亞,這一點少有爭議。根據(jù)作者考證,Serice這個詞匯無論在何種語言中,首個音節(jié)都與漢字“絲”的讀音相似。


中國有著最為悠久的桑蠶養(yǎng)殖和絲織技術(shù)

(圖:shutterstock)▼

640 (20).jpg


Taugas(桃花石)是蒙元時代的中亞人對中國的稱呼。丘處機的《長春真人西游記》中,最早將Taugas音譯作“桃花石”。書中記載,阿里馬城(今新疆霍城縣西北)的居民見到中原的汲水器,說:“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就是指漢人。


這段故事?lián)f是丘處機和徒弟橫跨戈壁

一路追趕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路上發(fā)生的

(圖:圖蟲創(chuàng)意)▼

640 (21).jpg


關(guān)于桃花石的來源,書中同樣羅列了十種觀點。作者認為,桃花石是從大汗一名衍變而來的。桃花石的稱呼證明了中國是多民族的統(tǒng)一體。


公元12世紀以后,穆斯林文獻以及歐洲人的著作中,往往稱中國為Khita、Kithan、Cathay……等等,這些稱呼其實都是契丹的音譯。


在《馬克·波羅游記》中,稱呼中國北方原金朝疆土為“契丹”,稱中國南方原南宋疆域為“蠻子”,這兩種稱呼都有可能來自蒙古人的轉(zhuǎn)述。由于元朝交通發(fā)達,“契丹”的稱呼遠播歐亞。


所以,哪怕馬可·波羅實際上沒有來過中國,也有可能從蒙古人、穆斯林口中聽說過“契丹”的名稱。


馬可·波羅中國行路線或許成謎

但契丹實實在在地聲名遠揚

(圖:shutterstock)▼

640 (22).jpg


契丹是一個興起于唐代中后期的游牧民族,建立的遼國在五代至北宋時期雄踞中國北疆。遼國滅亡后,耶律大石又在新疆、中亞建立了西遼政權(quán),因此契丹的名稱逐漸傳播到中西亞的穆斯林中。根據(jù)作者考證,契丹這一名稱的本義是鑌鐵。


鑌鐵在鍛造鋼錠之初會加入高碳鐵珠和硼砂

因此成品有著美麗繁復的花紋,硬度和韌度都很高

(圖:Flickr)▼

640 (23).jpg


可見,契丹一族的制刀工藝聞名中原

(圖:shutterstock)▼

640 (24).jpg


由于《馬可·波羅游記》在歐洲流傳很廣,尋找東方的契丹國就成了大航海時代的風尚。所以到17世紀,伊麗莎白一世仍稱中國為Cathay。


Cathay這個帶有東方主義色彩的名稱,在今天的英語中仍有應用,比如香港國泰航空的英文名稱,就是Cathay Pacific Airways。契丹這個稱呼,仍然是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證明。


香港國泰航空(圖:shutterstock)▼

640 (25).jpg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作者: 朝乾

編輯:劉雅

流程·制作:韓東峻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
      《中國民族》雜志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民族團結(jié)雜志社主辦。作為國家民委機關(guān)刊,《中國民族》雜志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傳工作領(lǐng)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民族》雜志各文版均為大16開全彩印刷?!吨袊褡濉冯s志漢文版為月刊,全年共12期,單份全年定價180元;《中國民族》雜志蒙古文漢文對照版、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朝鮮文漢文對照版均為雙月刊,全年6期,單份全年定價90元。

訂閱方式(二選一):
一、郵局訂閱(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中國民族(漢文版)郵發(fā)代號:2-91
中國民族(蒙古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237
中國民族(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7
中國民族(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8
中國民族(朝鮮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392

二、雜志社訂閱(銀行匯款)
戶名:民族團結(jié)雜志社
賬號:0200 0042 0900 4613 334
開戶行:工商銀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聯(lián)行號:102100020307
聯(lián)系電話:010-58130831;傳真:010-84504624;
發(fā)行郵箱:mztjzzs@126.com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