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所在位置:首頁 > 道中華
道中華 |羌笛:唐玄宗臨終還在念叨的流行樂器
發(fā)布日期:2023-01-29

微信圖片_20221106141017.jpg

編者按:羌笛是唐詩中最常出現(xiàn)的意象之一,也是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文化符號。馬融在《長笛賦》中記述:“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的族群記憶和文化傳統(tǒng)深深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中,它是怡情遣興的樂器,也是民族交融的見證。


640.jpg

▲羌笛演奏。羌笛是我國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傳說是秦漢之際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發(fā)明,已有2000多年歷史。今日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居住地區(qū)的羌笛,主要用于獨奏,有十余首古老曲牌,樂曲內(nèi)容廣泛,主要傳達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藝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圖片來源:騰訊網(wǎng))


羌笛在唐代究竟有多流行?葉廷珪《海錄碎事》記載唐玄宗臨崩,特意囑咐侍臣將自己常玩的紫玉笛贈給代宗。盧肇《逸史》說越州(浙江紹興市)人花重金聘請笛藝第一的李謨從京師長安來演奏,李謨到越州后,引起一陣轟動,當?shù)赜蓄^有臉的人紛紛斥巨資聽他吹笛。李頎《古意》、李白《金陵聽韓侍御吹笛》、杜甫《城西陂泛舟》、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經(jīng)常寫到唐人以羌笛為樂的事跡,以至于林庚先生在《詩的活力與詩的新原質(zhì)》一文中盛贊唐詩“只要碰見笛聲,便似乎無往而不成為好句”??梢姡嫉讯嗍芴迫藲g迎。


640 (1).jpg

▲東漢陶吹笛俑。漢代笛簫區(qū)分并不明顯,簫被稱為“篴(音dí,同笛)”,也稱“豎篴”。直到唐代,開始出現(xiàn)六孔加竹膜的笛子,簫笛才正式分家。我們今天的俗語“橫吹笛子豎吹簫”,便是從唐代才開始的。宋代《朱熹語錄》也有記載:“今呼簫者乃古之笛,惟排簫乃古之簫?!保▓D片來源:成都博物館)


羌笛風靡大唐,但它卻不是在唐朝傳入中原腹地。羌笛什么時候傳入中原,史無明文記載。但是,馬融《長笛賦》說漢武帝時期的丘仲知道笛來源,又引其話說“近世雙笛從羌起”。此外,應劭《風俗通義》、許慎《說文解字》提到羌笛,《宋書》說漢朝有《箏笛錄》,《后漢書》記載漢靈帝好胡笛,貴戚競相效仿??梢姡嫉褢跐h朝時傳入中原。具體可能在漢武帝開拓隴右、西域時傳入。這兩地正是羌族主要的聚居地,漢武帝打通隴右、西域后,葡萄酒、汗血寶馬、曼衍魚龍幻術等殊方異物開始大量涌入中原腹地,羌笛作為羌族文化的瑰寶,很可能就在這時傳入中原。


640 (2).jpg

▲漢代丸劍宴舞畫像磚,1972年大邑安仁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羌笛傳入中原后,經(jīng)樂工改造,其形制從原來的三孔變成四孔、五孔、六孔、七孔等,笛管的材質(zhì)、長短紛繁多樣。人們又稱之為笛、長笛、玉笛、十二律笛、橫吹等,僅陳旸《樂書》就著錄17個不同的笛名;同時,羌笛也成為中國笛子的傳統(tǒng)。盡管學界對中國笛子的來源持有多種說法,但截至目前,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羌笛”條說“長笛與羌笛皆出于羌,漢丘仲因羌人截竹而為之,知古篴漢初亡矣”,仍然比較可靠。漢唐詩人常將笛、羌笛混用,如李白《清溪半夜聞笛》、高適《塞上聽吹笛》等,題名寫笛,實際卻吟詠羌笛;呂延濟注《詠霍將軍北伐》“羌笛隴頭鳴”一句說“笛,起于羌”;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說:“笛者,羌樂也”。唐代佚名者《笛賦》說笛“厥草創(chuàng)自羌首”。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羌笛為中國笛子的源頭,漢唐詩人所說的笛,即為羌笛。


640 (3).jpg

▲徐州苗山漢畫像石墓出土的“樂舞圖”畫像石。圖中長袖舞者的左邊有一人跽坐于地,雙手擊節(jié),作歌唱狀,舞者的右邊有一人在撫琴,他的后邊還有吹竽、 吹排簫、吹笛等伴奏者。(圖片來源:徐州博物館官網(wǎng))


形制的變化增強了羌笛的表現(xiàn)力,快速提升了它的音樂地位。早在魏晉時期,羌笛成為廟堂、宴饗之樂的協(xié)律樂器?!稌x書·律歷上》說:“饗宴殿堂之上,無廂懸鐘磬,以笛有一定調(diào),故諸弦歌皆從笛為正?!鼻嫉驯晃簳x人廣泛用于“雜引、相和諸曲”,逐漸走入文人的日常生活,變成他們消遣娛樂的節(jié)目,同時也成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誕生了馬融《長笛賦》、李尤《笛銘》、曹丕《善哉行》等眾多杰作。到了南北朝,詩人將羌笛寫入邊塞詩,如戴皓《從軍行》“羌笛管中嘶”,張正見《隴頭水》“羌笛含流咽”等,羌笛又成為詩人展現(xiàn)塞外風情的文化符號。


640 (4).jpg


到了唐代,人們對羌笛的喜愛,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究其緣由,主要有四:


其一,精粹動人的笛聲。唐代羌笛以五孔、七孔為主?!锻ǖ洹匪摹贰暗选睏l說:“今橫笛去觜。其加觜者,謂之義觜笛?!标悤D《樂書》著錄義觜笛圖如下:


640 (5).jpg


并在圖下說明“義觜笛如橫笛而加觜,西梁樂也?!碧啤兜崖曀讫堃髻x》說笛“四孔有加,五音具備”。可見,唐朝確有五孔羌笛。李善注《長笛賦》說:“笛,七孔。長一尺四寸。今人長笛是也?!笨芍呖浊嫉岩矀髦撂拼?。這兩種羌笛的孔數(shù)、笛管長度均超出原來的三孔羌笛,其表現(xiàn)力更加突出,能吹出多種精粹動人的笛聲。


640 (6).jpg

▲莫高窟初唐第329窟吹笛飛天。圖中伎樂飛天吹奏橫笛,曲身向下飛翔,姿態(tài)優(yōu)美,靈動飄逸。(圖片來源:網(wǎng)易)


比如,清越逸發(fā)之聲。李肇《唐國史補》說:“李舟好事,嘗得村舍煙竹,截以為笛,堅如鐵石,以遺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維舟吹之,廖亮逸發(fā),上徹云表。” 盧肇《逸史》記載越州文人盛贊李謨吹奏的笛聲為“鈞天之樂不如也”?!傲瘟燎逶健薄傲瘟烈莅l(fā)”“鈞天之樂”,這些詞語表明羌笛可以發(fā)出仙樂一般的逸韻。李唐王室拜老子為始祖,崇尚道教,養(yǎng)成道家以虛無、淡然、適性為美的審美心理。羌笛這種逸韻正符合唐人基于道家哲學而形成的審美標準,故而俘獲他們的歡心。


比如,悲泣怨切之聲。胡震亨《唐音癸簽》說:“玄宗幸蜀,行次駱谷,謂高力士曰:‘吾不用張九齡之言,至此。’索長笛吹一曲,潸然流涕。后有司錄成譜以進,且請曲名,上曰:‘吾因思九齡,可名此曲為謫仙怨?!湟粼骨?,諸曲莫比?!崩畎住队^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不管是位高權重的官員、乃至天下至尊的唐玄宗,還是王昌齡、李白、杜甫等文人,以及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免碰壁受挫,悲泣怨切的羌笛聲往往成為治愈他們受傷心靈的良藥,故而普遍喜愛羌笛。


比如,歡樂寥亮之聲。王維《涼州賽神》寫到?jīng)鲋莩峭獾慕捍抵贝贇g樂的羌笛聲增強比賽的氛圍;李白《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說崔欽常坐在胡床上吹奏紫玉笛來招待他,笛聲響徹云霄,無比歡快娛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傳達出急促歡快的羌笛聲??梢姡瑲g樂寥亮的羌笛聲也是唐人宴飲娛樂時不可或缺的節(jié)目。


640 (7).jpg

▲《唐人宮樂圖》。該圖為唐代佚名者創(chuàng)作的絹本墨筆畫,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畫面描繪了一群宮中女眷圍著桌案宴飲行樂的場面,婦人吹奏暢飲,歡暢熱鬧。(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其二,豐富感人的笛曲。胡震亨《唐音癸簽》說羌笛的曲目“與觱篥、簫、笳列橫吹部者同。有悲風、歡樂樹等四十余曲,見前鼓吹曲內(nèi)”。除了這些橫吹古曲外,唐人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感人肺腑的笛曲,如《謫仙怨》《阿濫堆》《荔枝曲》《六州遍》等。表現(xiàn)力強的羌笛吹奏這些感心動耳的笛曲,唐人聽之,往往“伊滿堂之咸驚,疑在田之忽至。凄清韻起,方將樂以忘憂;想象云生,實曰物從其類”,令他們流連忘返,愛不釋手。


其三,權貴豪民酷愛羌笛。李唐王室身上流著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血液,又推行胡漢一家親的民族政策,他們對殊方異物本就持著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特別在開元、天寶間,唐玄宗洞曉音律,酷愛羌笛,他不僅擅于吹奏羌笛,而且深諳笛律,創(chuàng)作諸多感人肺腑的笛曲。在他們的影響下,貴戚豪民,平民百姓,普遍喜愛羌笛。如尉遲偓《中朝故事》說:“驪山多飛禽,名阿濫堆。明皇帝御玉笛,采其聲翻為曲子名焉,左右皆傳唱之。播于遠近,人競以笛效吹?!薄短綇V記》記載唐玄宗特別喜愛梨園弟子中一個善于吹奏羌笛的胡雛,胡雛犯罪被抓,唐玄宗特意下令釋放他。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以唐玄宗為代表的權貴豪民的帶動下,羌笛備受唐人矚目,羌笛之盛前所未有。


640 (8).jpg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韓熙載夜宴圖》為南唐顧閎中所繪,現(xiàn)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上圖為管樂合奏部分,畫面中五個奏樂人橫坐一排,各有動態(tài),雖同列一排,卻無板滯之感。(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其四,教坊機構的推動。崔令欽《教坊記》記載唐代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均設專門的音樂機構——教坊。教坊分左右兩個部分。據(jù)任半塘《教坊記箋訂》考證,“西京除左右教坊外,尚有仗內(nèi)教坊,屬鼓吹署,在宣平坊”。容貌俊俏的平民百姓可被選入教坊,教習歌舞、樂器等。羌笛即是教坊課程的一項。唐代教坊規(guī)模十分龐大,盡管他們不全是負責練習羌笛的,但其人數(shù)應不在少數(shù)。唐人旅居長安,夜里經(jīng)常聽聞教坊樂人練習笛子,如王讜《唐語林》說:“王瑀為太常卿。早起,聞永興里人吹笛,問:‘是太常樂人否?’曰:‘然’”。教坊的設立對羌笛流傳的作用不言而喻。何況,教坊樂工可以抽空到坊外表演,如李謨到越州、瓜州吹笛,更加有利于羌笛的傳播。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教坊樂工或被抓往北方,或四處流浪,羌笛隨著他們的腳步傳遍中原大地。


640 (9).jpg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1959年在陜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現(xiàn)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圖中七個男樂俑分別手持笙、琵琶、排簫、拍板、箜篌、笛、蕭,中間立一載歌載舞的女子。該俑造型新穎,形象逼真,被譽為唐三彩俑中的壓卷之作。(圖片來源:新華社)


綜上所述,形制的改變,賦予了羌笛更強的表現(xiàn)力,使其具有寥亮精粹的音質(zhì),吹奏出諸多沁人心脾、哀感頑艷的笛曲;加之,權貴豪民酷愛羌笛及教坊機構的推動,羌笛成功俘獲了唐人的歡心,深深地嵌入他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文人以品賞、聽聞、書寫羌笛為紐帶,展開的文學活動,在唐代十分活躍。文學的反作用,又加速了羌笛的傳播。最終,羌笛成為大唐數(shù)一數(shù)二的流行樂器,成功融入唐代璀璨的文化長河。



作者簡介:


640 (10).jpg

龍正華,廈門大學文學博士,銅仁學院人文學院青年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學。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作者:龍正華

編輯:劉雅

流程·制作:韓東峻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
      《中國民族》雜志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民族團結雜志社主辦。作為國家民委機關刊,《中國民族》雜志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傳工作領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民族》雜志各文版均為大16開全彩印刷?!吨袊褡濉冯s志漢文版為月刊,全年共12期,單份全年定價180元;《中國民族》雜志蒙古文漢文對照版、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朝鮮文漢文對照版均為雙月刊,全年6期,單份全年定價90元。

訂閱方式(二選一):
一、郵局訂閱(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中國民族(漢文版)郵發(fā)代號:2-91
中國民族(蒙古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237
中國民族(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7
中國民族(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8
中國民族(朝鮮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392

二、雜志社訂閱(銀行匯款)
戶名:民族團結雜志社
賬號:0200 0042 0900 4613 334
開戶行:工商銀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聯(lián)行號:102100020307
聯(lián)系電話:010-58130831;傳真:010-84504624;
發(fā)行郵箱:mztjzzs@126.com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