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始于唐代
歷經(jīng)千余年傳承的油茶
到底有著怎樣獨特的魅力
讓每一個品嘗過的人
都對它獨特的香味念念不忘
又怎樣在恭城瑤家人的手里
被吃出了“花”
瑤家姑娘打油茶招待遠方來的客人。(潘璇 攝影)
恭城油茶對茶的選擇十分講究
選用清明、谷雨兩個時節(jié)的新茶
用傳統(tǒng)方法炒和烘焙
保留原味清香
光有好茶還不夠
總得有點“過人之處”
恭城油茶噴噴香,又有茶葉又有姜
不僅有姜,還有蔥
茶味濃厚,微澀微辣
恭城油茶有了“中國咖啡”之名
外國友人體驗打油茶。(恭城縣委宣傳部 供圖)
油茶制作有專用“神器”
“油茶三件套”量身定制
一個生鐵鑄成的專用茶鍋
有柄有嘴,比一般鐵鍋厚兩三倍
散熱慢,耐火耐敲
一把茶樹原木制成的“7”字形茶槌
用來打碎茶葉和原料
一個竹蔑做成的油茶隔
用來分離茶湯和茶葉殘渣
有了“神器”助攻
制作工藝才是點睛之筆
“恭城油茶慢慢敲”
“敲打”出來的油茶
與沏、泡、煮、煎出的茶味大不相同
打油茶的過程
在瑤族《梅山經(jīng)》里這樣形象地描述
茶鍋煎出烏鴉眼
槌頭點出牡丹花
十指琉璃托茶盞
盞盞托出待仙家
打油茶前先用少許熱水把茶葉浸泡五分鐘,淅去污水,以減少煙薰味和苦澀味。再準備好花生、生蔥、生姜、蒜米等配料,和茶葉一并放入鍋中。(潘璇 攝影)
“7”字型木錘反復(fù)捶打搗爛。(潘璇 攝影)
待茶葉的水份干后,加入些許油,邊炒邊擂邊搗,直至鍋底粘上一層黃綠色的鍋焦。(潘璇 攝影)
茶炒熱后加入開水煮兩分鐘,香氣撲鼻的油茶就可以出鍋了。(潘璇 攝影)
煎煮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泡,稱為“烏鴉眼”。(潘璇 攝影)
用竹蔑做成的油茶隔,把茶水隔入容器中。(潘璇 攝影)
配上蔥花、香菜末、米花、麻蛋果、排散、花生,一碗香噴噴黃爽爽的恭城油茶直叫人垂涎欲滴。(潘璇 攝影)
一碗油茶下肚,胃口大開
怎能不再來點“干貨”
“油茶當(dāng)飯,莫忘粑粑”
于是
炒粉、艾粑、水浸粑、柚葉粑、狗舌粑
船上粑、芋頭粑、紅薯、芋頭……
能想到的幾乎都可以端上桌來
這油茶宴就變成了美食薈萃
除了配“干貨”
恭城還有油茶泡白米粥的土俗
粥喝起來
既有白米的糯香,又有油茶香
別有一番風(fēng)味
現(xiàn)在
傳統(tǒng)的吃法已滿足不了“吃貨們”的胃口
于是油茶成了“鍋底”
鮮魚、土雞塊、粉腸、牛肉統(tǒng)統(tǒng)開涮
這種創(chuàng)新組合鮮嫩清香
讓人欲罷不能
瑤族特色餐館,顧客一邊品味油茶一邊欣賞瑤族歌舞。(潘璇 攝影)
親友聚會,婚喪嫁娶
瑤家人必以油茶相聚
筵席上親朋滿座,相談甚歡
濃濃的情意
都倒映在了這一碗小小的油茶中
油茶串起瑤家人的幸福生活。(恭城縣委宣傳部 供圖)
恭城油茶傳承至今
已不僅僅是一道美食
更有這碗油茶中滿滿的情感
舌尖上的享受
心靈上的愉悅
薪火相傳
恭城百歲老人教娃娃們打油茶。(恭城縣委宣傳部 供圖)
2019年6月15日,恭城瑤族自治縣油茶小鎮(zhèn)里,2019名各族群眾同時“布陣”、同時開槌、同時出鍋打油茶,創(chuàng)造“最多人一起打油茶”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恭城縣委宣傳部 供圖)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作者: 民族畫報
編輯:劉雅
流程·制作:韓東峻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